山东省学校后勤协会
   shandong    school    logistics   association

利用微信平台开展大学生法治教育研究

利用微信平台开展大学生法治教育研究

张彤彤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摘要:微信平台作为高校大学生最常使用的社交媒体,是加强大学生法治、安全教育的重要舆论阵地,我们要积极克服困难,探索微信平台开展大学生法治、安全教育路径。

【关键词】:微信平台;大学生安全教育;路径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依法治国和“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利用新媒体加强普法宣传,对增强大学生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提升大学生群体的安全意识认同和法治信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价值。

一、微信平台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微信平台使用的普及。在互联网普及的时代背景下,微信作为新兴的自媒体,已经成为高校信息发布、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是新时期学生生活学习交流互动的重要载体。微信作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产物,其功能早已不仅限于通讯交流,从学习、娱乐、购物、出行等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大学生几乎人人都在使用微信,各高校也相继开通微信公众平台,为微信平台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提供了可行性基础。

2.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缺失。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不受重视、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等问题,再加上大学生心智仍完全不成熟,缺乏自控力,防范意识薄弱,导致大学生犯罪、受害案件频发,如“药家鑫案”、“复旦投毒案”、“校园网贷”及“电信诈骗”等,深刻触及了法治教育的痛点,影射了安全教育工作的苍白和无力,使大学生安全教育迫在眉睫。

二、微信平台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微信公众平台作为目前最主要的社交媒介之一,是加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良好机遇。但在其运营和使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安全教育内容推送量较少。目前微信平台大学生安全教育正处于探索和尝试期,大部分高校没有专门的安全教育宣传公众号,更没有专门的安全教育公众号运营团队。安全教育内容只是高校微信公众号推送内容之一。除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之外,高校微信公众号更注重学校党团建设、专业建设、招生、文化等学校工作动态新闻宣传,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推送比例很少。

2.安全教育宣传内容质量不高。在为数不多的安全教育宣传内容中,各高校微信公众号多以一些安全常识、法律小知识的形式推送,紧密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但内容多是转载和引用,缺乏原创性。另外,法治教育内容还缺乏专业性和高度,比如一些国家法律政策、法律原文解读、政府执法、司法审判等法学前沿问题或热点问题都没有涉及。

3.关注度不高,教育效果不理想。高校微信平台内容丰富多彩,但传播结果却不尽人意。微信平台关注人数较少,推广力度不够,关于大学生法治教育内容的阅读和点赞数量更是少之又少,与大学生群体总量和微信平台其它推送内容相比较,阅读数量并不可观。由此可见,虽然利用了新媒体微信平台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但没有阅读和点赞数量作为支撑的传播效果并不理想,没有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三、探索微信平台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路径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代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有必要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组建专门的安全教育微信运营团队。微信平台安全教育宣传,离不开专业的微信平台运营团队。一是组建大学生安全宣传志愿者协会或社团,具体负责安全教育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创作和维护工作。二是指定团队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应由法律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或辅导员担任,指导大学生安全宣传志愿者协会或社团具体工作。三是积极聘用校外法律专业人才,与当地法治机关合作,邀请检察官、法律顾问担任安全教育微信运营团队的客座教授,指导微信公众号安全教育内容创作工作。

2.提升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品质。为增加关注度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须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形式,提升安全教育内容品质。因此,丰富微信平台安全教育内容,要做到“接地气、通下情”,积极创作紧密结合大学生生活的案例解析。利用新媒体图像、视频以及音频相结合的方式代替传统的理论教学,使原本枯燥的理论教学更加形象。也要“懂时政、掌政策”,增加法律政策、时事热点等内容,紧扣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等时间节点,深层次的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3.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微信公众号的推广工作。信息传播不能没有接收者和反馈,为不负普法宣传的初心和实现理想教育效果的目标,必须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微信公众号的推广,使在校学生人人在关注和人人在学习。充分发挥辅导员和班主任班级管理的作用,积极倡导学生关注微信公众号和带领学生共同学习,鼓励学生评论留言和投稿原创作品。

微信平台作为高校大学生最常使用的社交媒体,是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舆论阵地,我们要积极克服困难,探索微信平台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路径,有效利用高校新媒体平台传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注释:

①水永生,微信平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7):152.

②包姝妹、李鑫,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调查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6:(11):241.

③兰倩,新媒体时代对高职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探讨[J].教改·教研,2016(8)16。

参考文献:

[1]文凡、刘宏达,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新境遇与对策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4).

[2]毕晓拟,大学生网络法治教育对策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

[3]张馨文,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华南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