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学校后勤协会
   shandong    school    logistics   association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印发《山东省绿色学校创建行动 实施方案》的通知

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

关于印发《山东省绿色学校创建行动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教育(教体)局、发展改革委,各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绿色学校创建行动方案〉的通知》(教发厅函〔2020〕13号)要求,省教育厅和省发展改革委研究制定了《山东省绿色学校创建行动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省教育厅联系人:

    财务处李进,0531-81916682,lijin0908 @163.com;

   发展服务中心翟亚锋,0531-86428880,sdgxhqtj@163.com

    省发展改革委联系人:宋洪鹏,0531-51783035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发展和

                                                    改革委员会

                                               

                                               20219月29日





山东省绿色学校创建行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形成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风尚,共建美丽山东,结合我省教育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在全省学校厚植绿色发展理念,建立生态文明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建立完善的绿色学校相关政策、管理制度、标准体系,提升师生生态文明素养,促进学校绿色发展,影响和带动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二)创建目标。

2022年底,全省60%以上的学校达到绿色学校创建要求,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建立一批绿色学校的先进典型,提升学校绿色发展认识,切实增强广大师生对优美环境建设的获得感、幸福感。

(三)创建原则。

1.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各市教育行政部门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明确创建目标任务,严格落实创建责任。

2.积极发动,全面参与。各市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据《山东省绿色学校创建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详见附件1),指导学校创建工作,积极发动师生员工。各类各级学校将绿色学校创建与学校全面发展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创建主体,引导师生全面参与,形成人人参与、校校创建的良好局面。

3.资源整合,合力推进。各市教育行政部门、各类各级学校要积极整合校方资源,以勤俭节约、低碳环保绿色健康校园文化为引领,形成密切协作、合力推进的工作新格局。

二、组织实施

(一)创建主体。

省教育厅统筹并指导各市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省教育厅负责制定《标准》,组织各高等学校(含驻鲁部属高校,下同)开展绿色学校创建并验收,对各市验收合格的学校抽查复核。

各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本市绿色学校创建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推动本市中小学校(含中职,下同)的创建指导工作,组织本市中小学校开展绿色学校创建和验收工作。

各级各类学校是绿色学校创建责任主体,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落实落细各项创建内容。

(二)创建内容。

1.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成长规律,全方位开展生态环境国情和绿色价值观教育,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学校教学,注重生态环境知识和生态文明思想的学科渗透,将教育内容与学生身边的、当地的、日常的环境相联系,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认识和理解绿色发展。注意发掘各科课程中的教育资源,探索开发生态文明教育校本课程,编制生态文明建设教材读本,组织多种形式的校内外绿色生活主题实践活动,加快生态文明知识普及。

建设绿色环保校园。新建和改扩建学校,要着力优化校园内布局规划,实现校园环境整洁、优美、清静。要建立健全校园节能、节水、垃圾分类等绿色管理制度,积极采用节能、节水、环保、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绿色产品,鼓励利用先进信息科技技术,建设智慧化校园,持续提升校园能源与资源利用效率。鼓励高等学校、规模较大的城市中小学深入开展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合同能源和合同节水管理,积极实现校园全生命周期的绿色运行管理。

培育绿色校园文化。要将绿色学校的创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利用学校集会、班会、课外活动等,将绿色环保理念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支持和引导师生参与组织多种形式的绿色校园主题宣传,精心开展节能宣传周、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粮食安全宣传周、植树节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组织和志愿者的积极作用,对节能、节水、节粮、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行为发出倡议。鼓励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环境志愿者等社会公益、社会实践活动,培养青少年学生绿色发展的责任感,提高爱绿护绿的行动力,养成健康向上的绿色生活方式。开展家校互育,带动家庭和社会养成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生活方式,共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推进绿色创新研究。高校要发挥自身学科专业优势,积极推动生态学科专业建设,加强相关领域高素质人才培养。开展适合山东经济、社会与环境发展的绿色创新项目,通过多学科交叉,产学研密切协作,推动绿色创新项目研发、绿色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鼓励学生通过绿色科技发明创造,实现绿色学校建设的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三)创建程序

1.自评。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标准》要求开展自评,自评达到80分及以上,且最近一年未受到生态环保相关处罚的,填写《山东省绿色学校创建申报表》(详见附件2),申报“山东省绿色学校”。

2.申报。“山东省绿色学校”认定每年两次,经自评符合申报要求的各级各类学校,于每年4月底和9月底前按要求向教育主管部门报送相关申报材料。

3.验收。各县(市、区)教育(体育)局于每年5月底和10月底前完成本地申报学校初审并报各市教育(体育)局;各市教育(体育)局于每年6月底和11月底前完成本地申报学校的评估验收并将验收工作总结和验收合格学校名单上报省教育厅;省教育厅于每年7月底和12月底前完成各高等学校绿色学校验收工作,并对各市教育(体育)局上报验收合格学校进行随机抽查复核。

4.公布。省教育厅对验收合格的学校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公布“山东省绿色学校”名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建立相应工作推进统筹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创建工作,做好本辖区内绿色学校创建的组织工作,有力推动创建行动的开展。

(二)压实工作责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明晰职责,明确时间进度,压实工作责任,充分调动学校积极性,确保到2022年底达到或超过总体创建目标。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标准》,结合学校发展阶段和自身特点,落实创建责任,开展定位科学、特色鲜明的绿色校园创建工作。省教育厅将创建目标实现情况纳入各级各类学校管理考核。

(三)抓好评估总结。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年度对绿色学校创建行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评估、提炼经验、查找问题,整理保存绿色校园创建原始材料,建立完善绿色创建工作档案,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推动全省绿色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同时鼓励各校在推广绿色校园创建效果的同时,积极探索绿色学校创建的新理念、新思路,并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四)加强舆论宣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积极宣传报道绿色学校创建的典型经验,力争通过绿色学校创建行动,带动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提高,推动优美生态环境建设,为建设美丽山东作出新贡献。   

附件:1.山东省绿色学校创建标准(试行)

2.山东省绿色学校创建申报表










附件1

   山东绿色学校创建标准(试行

高等学校创建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精神文化 (30分)

1.开展生态文明教育透式教学(6分)

1.相关学科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并在相关专业中进行实施。(2分)

2.设立生态文明教育相关专业课程、通识课程、选修课程。(2分)

3.注重生态文明教育校本课程建设,包括编制教材读本,制作慕课、在线公开课等1 分)

4.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专题讲座、沙龙、研讨会主题班会等专题教育活动。(1分)

2.学校学期计划体现创建绿色学校相关内容(6分)

1.学校将绿色学校创建纳入中长期发展规划,在创建期间,有创建年度计划和总结(3分)

2.各部门学期计划及总结体现生态文明教育内容或创建绿色学校的相关内容。(3分)

3.利用校内外线上线下宣传平台传播生态文明相关知识(6分)

1.面向师生定期开展生态文明知识宣传。(2分)

2.学校设有生态明教育宣传栏和线上平台,定期更新传内容和知识。(1分)

3.学校图书馆有一定数量的生态文明类书刊,开展生态文明主题阅读书目推荐等相关活动。(1分)

4.开展生态文明主题的文化活动,有计划地开展节能宣传周、世界水日、中国粮食安全传周、林日、植树节等环境保护主题纪念活动。(2分)

4.组织生参与节约能源环境保护等绿色实践活动(6分)

1.学校环保类社团志愿者活动有序开展。(1分)

2.师生关注生态文明问题,参与环境监督。(2分)

3.师生走进社会加环境保护宣传和实践活动。(2分)

4.师生践行科学明的绿色生活方式1分)

精神文化 (30分)

5.鼓励师生进行绿色科技发明(6分)

1.学校加强相关生态学科专业建设,大力培养相关领域高素质人才。(1分)

2.学校开展适合当地经济社会与环境发展的绿色创新项目和课题研究1分)

3.教师开展有关生态文明、绿色科技的教研活动,有一定的论文或专利发表。(1分)

4.学校推进绿色创新项目的研发,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强绿色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1 分)

5.学校鼓励并指导学生开展有关绿色科技发明创造,包括环保发明、制作科技竞褰等1 分)

6.学校制定相关激励机制,对在生态文明、绿色科技方面取得研究成果的师生给予奖励、表彰。(1分)

   

条件 (35 分)

1.合理设置绿化用地,加校园绿化面积(9分)

1.学校功能区划分合理,主要设施充分考虑了环境保护和师生身心健康的需要3分)

2.校园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5% (新校区达到45%以上)3分)

3.校园清洁卫生绿地内植物长势良好,绿化美化符合生态要求,树木花草得到有效保护并能发挥环境育人功能3分)

2.有序推进新建绿色建筑和对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8分)

1.校园新建建筑目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要求进设计、建造4分)

2.有序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校园建筑整体体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4分

3.使用绿色节能产品,垃圾分类管理,资源循环利用。(9分)

1.学校积极采用节能、节水、环保、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绿色产品,节约能源、资源循环利用方面成效显著。(2分)

2.学校积极开展校园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和管理,建设有地级市以上校园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基地。(1分)

3.校园内配备充电桩。(1分)

4.供暖系统、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燃气系统、供配电系统、给排水系统、采用绿色节能产品或节能调节技术。(2分)

5.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符合国家和地方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2分)

6.其他用能设备采用节能产品或节能调节技术。(1分)

物质条件 (35 分)

4.因地制宜开展可再生能源利用、雨水(再生水〉回用。(9分)

1.开展各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校园建设或改造工作。(5分)

2.有雨水利用设施,其它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取得良好效果。(4分)

行为管理

(35分)

1.构建绿色学校创 建管理体制,明确组 织机构。(7分)

1.有创建绿色学校领导机构,校长任组长,有1名校级领导分管绿色学校建设工作,人员职责分明,工作形成制度,充分体现绿色、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与文化传承。(2分)

2.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学校各项工作,构建绿色学校创建管理体制。(3分)

3.重视对生态文明教育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2分)

2.制定绿色学校创建发展目标、保障措施、建立激励机制。(7分)

1.制定绿色学校创建发展目标和实施方案,要有中远期目标,方案具有可操作性,效果能够得到社会认可。(1分)

2.创建目标应包含校园建筑布局合理,绿化怡人,环境整洁,文化浓郁,形成有助于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提升学生人格,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意识的学校文化氛围。(1分)

3.有经费保障,每年有绿色学校创建专项经费的投入和使用情况,包括中长期投入计划 。(1 分)

4.有专业管理队伍,每年有相关的教育培训,积极创造条件选送相关人员参加政府或协会举办的各类培训进修。(1分)

5.建立校园环境事故应急处理工作方案,定期开展应对环境突发事件方面的应急安全教育,做好校园安全保障工作。(1分)

6.结合每年的节能宣传周、低碳日、植树节等开展绿色学校建设系列活动,并对优秀组织单位和涌现出来的优秀作品或先进事迹进行表彰,增强全体师生节能环保和绿色校园意识。(1分)

7.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开展绿化社会实践活动。让师生走出学校感悟自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验和感悟绿化的重要性,强化使命感。(1分)

行为管理

(35分)

3.建立健全节能、节水、垃圾分类等绿色管理制度及有效执行。(7分)

1.建立校园节能、节水、节粮、节地、节材、环境保护、绿化管理、垃圾分类等绿色管理制度,相关操作规程完整,且有效实施。(1分)

2.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绿色校园运行管理培训,管理人员具有培训合格证;运行人员参与并通过社会相关行业业务技能考核;与其他高校或单位同行进行业务交流,相关记录完整。(1分)

3.组织学生和教工参与校园运行管理。在全校范围发布绿色校园运行管理组织机构信息和相关制度并组织学习;制定学生、教工参与绿色管理的相关制度及程序性文件;邀请学生、教工参与校园运行管理会议;采纳学生、教工参与绿色校园运行合理化建议并完善运行措施,取得实效。(1分)

4.制定对各部门能源、水耗等信息定期公示;学校各部门的工作考核中包含绿色校园相关内容,落实管理激励机制并取得能源资源节约或环境治理实效的。(0.5分)

5.建立校园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管理制度,并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垃圾设施、容器设置规范,不污染环境,清运及时,垃圾收集站定期冲洗、消毒,周边无异味并有效执行。(0.5分)

6.对校园运行过程中三废(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前进行无害处理,实现达标排放,并有减少三废排放的量化指标。(1分)

7.实验室废液、有害废物或危险品应单独存放并有专人处理,实行严格管理。(1分)

8.厨余垃圾使用就地资源化处理设备或交由有资质的回收机构处理。(0.5分)

9.校园建筑或改造工程的建筑垃圾清运及时,建筑垃圾回收率达到100%。(0.5分)

行为管理

(35分)

4.加强能源资源的计量,定期公示能源、资源消耗情况。(7分)

1.建立完善的能源计量管理文件、制度,并保持和持续改进其有效性,建立能源公示制度,对重点用能单位或部门制定能耗考核标准,实行能源资源消耗分类、分项定期统计,做好分析和公示。(2分)

2.能源计量器具实现全覆盖,主要消耗能源实现三级计量,重点用能单位要加装能源计量器具。(2分)

3.能源计量器具要有专业管理人员,主要负责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使用、检定、维修、报废等管理工作,统一管理计量数据的采集、处理和汇总,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能源计量数据的网格化管理。(2分)

4.建立能源统计报表制度,有能源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建立能源计量器具档案,定期开展计量、校准等,保障仪器、仪表、装置处于良好和准确的状态,保证安全运行,从而准确、完整、及时地获取各种有关能源数据。(1分)

5.运用智能化技术进行校园设施设备的绿色运行管理。(7分)

1.运用网络对校园用电、用水、用热、用冷和主要能耗设备进行有效监测,并将数据用于日常运行管理、诊断和改造。校园建有能耗监测平台,且正常运行;按能耗分项计量监测要求,实施监测覆盖校园用能场所面积达到70%以上;根据监测情况制定设备、设施改进方案;对主要运行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取得节能降耗成效的。(3分)

2.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校园运行管理,功能完备,记录完整;建立校园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校园建筑、设施、管网的信息化管理。(1分)

3.建设智慧校园系统。运用校园一卡通等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管理活动;校园无线网络覆盖率达到100%;运用校园网络平台与师生展开绿色校园相关内容互动的。(3分)

创建标准说明:

1.依据《山东省绿色学校创建标准(高等学校,试行)》进行评分,自评分达到80分以上的即可申报

2.带“★”为必达标准

                  中学(含中职)创建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精神文化

(45 分)

1.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式教学(12分)

1.各学科在课堂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并在各年级施行。(3分)

2.在学期、学年考试测试中有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2分)

3.注重生态文明教育校本课程建设,形成校本教材。(2分)

4在综合实践、社团、研究性学习等活动性课程中有生态文明教主题内容。(3 分

5.学校有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教学专题教研活动。(2分)

2.学校学期计划体现创建绿色学校相关内容(6分)

1.学校将绿色学校创建纳入学校中长期展规划,在创建学年有创建年内的分年度创建工作计划和总结。(3分)

2.各学科的学期工作计划及总结有体现生态文明教育内容或创建绿色学校的相关内容。(3分)

3.利用校内外线上线下宣传平台传播生态文明知识(8分)

1.面向师生定期开展生态文明知识宣传。(2分)

2.学校设有生态文明教育宣传栏和线上台,定期更新宣传内容和知识。(2分)

3.学校图书室(馆)有一定数量的生态明类书刊,开展生态文明主题阅读书目推

荐等相关活动(2分)

4.开展生态文明主题的文化活动,有计划地开展节能宣传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粮食安全宣传周森林日植树节等环境保护主题纪念活动。(2分)

4.组织师生参与节约能源、环境保护等绿色实践活动(9分)

1.学校环保类社团、志愿者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有序开展。(3分)

2.师生关注生态文明问题,参与环境监督。(2分)

3.师生在学校、家里和社区开展环境保护宣传和实践活动。(2分)

师生践行科学文明的绿色生活方式。(2分)

精神文化

(45 分)

5.鼓励师生进行绿色科技发明创造(10分)

1.学校开展适合当地经济、社会与环境展的绿色创新项目和课题研究。(2分)

2.教师开展有关生态文明、绿色科技的教研活动,有一定的论文等成果发表。(2 分)

3.学校鼓励并指导学生开展有关绿色科技发明创造,包括环保小发明小制作科版赛等。(3分)

4.学校制定相关激励机制,对在生态文明、绿色科技方面取得研究成果的师生给予奖励、表彰。(2分)

物质条件

(25

1.合理设置绿化地,加校园绿面积(7分)

1.学校功能区划分合理,主要设施充分虑了环境保护和师生身心健康的需要。(2分)

2.园地齐全,校园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0%(新校区达到40%以上)(3分)

3.校园清洁卫生,绿化美化符合生态要求,树木花草得到有效保护并能挥环境育人功能。(2分)

2.有序推进新建绿色建筑和对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5分)

1.校园新建建筑项目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要求进行设计、建造。(2分)

2.有序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校园建筑整体体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3 分)

3.使用绿色节能产品,垃圾分类管理,资源循环利用(8分)

1.学校积极用节能、节水、环保、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绿色产品,节约能源资源循环利用方面成效显著。(4分)

2.学校积极开展校园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和管理,建设有地级市以上校园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基地。(4分)

4.因地制宜开展可再生能源利用、雨水(再生水)回用(5分)

1.开展各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校园建设或改造工作。(3分)

2.有雨水利用设施,其它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取得良好效果。(2分)


行为

管理

(30

1.构建绿色学校 创建管理体制,明确组织机构(5分)

1.有创建绿色学校领导机构,校长任组长,有1名校级领导分管绿色学校建设工作,人员职责分明,工作形成制度。(2分)

2.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学校各项工作,构建绿色学校创建管理体制。(2分)

3.重视对生态文明教育带头人的培养。(1分)

2.制定绿色学校创建发展目标、保障措施、建立机制(10分)

1.制定绿色学校创建发展目标和实施方案,效果得到社会认可。(2分)

2.创建落实机制健全,包括工作机制、激励机制和改进机制。(2分)

3.有经费保障每年有绿色学校创建专项经费的投入和使用状况,包括中长期投入计划。(2分)

4.有团队支撑,对全体师生进行创建动员和培训,视师生参与创建的队伍建设包括共团、社团组织、志愿者队伍等。(2分)

5.建立校园环境事故应急处理工作方案,学校开展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包括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安全教育。(2分)

3.建立健全节能节水垃圾分类等绿色管理制度(7分)

1.建立校园节能节水管理制度,并有效执行。(1分)

2.建立校园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管理制度,并有效执行。(2分)

3.制定校园环境绿化卫生和保护管理制度,并有效执行。(1分)

4.建立校园污染防控管理制度,学校污染控制达到有关要求,规范处置实验室废弃物等有毒、 有害物质。(2分)

5.在校园内外倡导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理念并有可行措施。(1分)

4.加强能源资源的计量.定期公示能源资源消耗情况(4分)

1.建立学校能源资源计管理办法。(1分)

2.配备相应的能源资源计器具。(1分)

3.建立学校能源资源消耗情况的计最与公示制度,实行能源资源消耗分类、分项定期统计,做好分析和公示。(2分)

行为

管理

(30

5.运用智能化技术进行校园建筑及设备的绿色运行管理(4分)

1.运用智能空调系统、智能照明系统、智能给排水系统、智能电梯等相关智能化技术进行校园建筑及设备的绿色运行管理。(2分)

2.校园建筑、设备的耗能有效降低。(2分)

创建标准说明:

1.依据《山东省绿色学校创建标准(中学(含中职),试行)》进行评分,自评分达到80分以上的即可申报;

“★”为必达标准。


小学创建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精神文化

(45 分)

1.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式教学。(12分

1.各学科在课堂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并在各年级施行。(3分)

2.在学期、学年考试、测试中有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2分)

3.注重生态文明教育校本课程建设,并形成校本教材。(2分)

4.在综合实践、社团、研究性学习等活动性课程中有生态文明教育主题内容。(3分)

学校有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教学专题教研活动。(2分)

2.学校学期计划体创建绿色学校相关内容。(6分

1.学校将绿色学校创建纳入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在创建学年有创建年内的分年度建工作计划和总结。(3分)

2.各学科的学期工作计划及总结有体现生态文明教育内容或创建绿色学校的相关内容(3分)

3.利用校内外线上线下宣传平台传播生态文明知识。(6分

面向师生定期开展生态文明知识宣传。(2分)

学校设有生态文明教育宣传栏和线上平台,定期更新宣传内容和知识。(2分)

学校图室(馆)有一定数量的生态文明类书刊,开展生态文明主题读书目推荐等相关活动。(2分)

开展生态文明主题的文化活动,有计划地开展节能宣传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粮食安全宣传周、森林日、植树节等环境保护主题纪念活动(2分)

精神文化

(45 分)

4.组织师生与节约能源、环境保护绿色实践活动。(9分

1.学校环保类社团志愿者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有序开展(3分)

2.师生关注生态文明问题,参与环境监督。(2分)

3.师生在学校、家里和社区开展环境保护宣传和实践活动(2分)

4.师生践行科学文明的绿色生活方式。(2分)

5.鼓励师生进行绿色科技发明创造。(10分

1.学校开展适合当地经济社会与环境发展的绿色创新项目和课研究。(2分)

2.教师开展有关生态文明绿色科技的教研活动,有一定的论文等成果发表。(2 分)

3.学校鼓励并指导学生开展有关绿色科技发明创造,包括环保小发明小制作科技竞赛等。(3分)

4.学校制定相关激励机制,对在生态文明、绿色科技方面取得研究成果前师生给予奖励、表彰(2分)

物质条件

(25

1.合理设置绿化用地,加校园绿化面积。(7分

1.学校功能区划分合理,主要设施充分考虑了环境保护和师生身心健康需要。(2 分)

2.园地齐全,校园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0% (新校区达到40%以上)(3分)

3.校园清洁卫生,绿化美化符合生态要求,树木花草得到有效保护并能发挥环境育人功能。2分

2.有序推进新建绿色建筑和对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5分

1.校园新建建筑项目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要求进行设计、建造。(2分)

2.有序推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校园建整体体现节能排、绿色环保(3分)

3.使用绿色节能产品,垃圾分类管理,资源循环利用。(8分

1.学校积极用节能节水、环保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绿色产品,节约能源、资源循环利用方面成效显著。(4分)

2.学校积极开展校园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和管理,建设有地级市以上校园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基地。(4分)

4.因地制宜开展可再生能源利用、 雨水(再生水)回用   5分

1.开展各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校园建设或改造工作。(3分)

2.有雨水利用设施,其它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取得良好效果。(2分)


行为

管理

(30

1.构建绿色学校创建管理体制,明确组织机构。(5分

1.有创建绿色学校领导机构,校长任组长,有1名校级领导分管绿色学校建设工作,人员职责分明,工作形成制度。(2分)

2.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学校各项工作,构建绿色学校创建管理体制。(2分)

3.重视对生态文明教育带头人的培养(1分)

2.制定绿色学校创建发展目标、保障措施、建立机制。(10分

1.制定绿色学校创建发展目标和实施方案,效果得到社会认可。(2分)

2.创建落实机制健全,包括工作机制激励机制和改进机制。(2分)

3.有经费保障,每年有绿色学校创建专项经费的投入和使用状况,包括中长期投入计 划。(2分)

4.有团队支撑,对全体师生进行创建动员和培训,重视师生参与创建的队伍建设,包括少先队社团织、志愿者队伍等。(2分)

5.建立校园环境事故应急处理工作方案,学校开展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包括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安全教育。(2分)

3.建立健全节能节水垃圾分类等绿色管理制度。(7分

1.建立校园节能节水理制度,并有效执行。(1分)

2.建立校园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管理制度,有效执行。(2分)

3.制定校园环境绿化卫生和护管理制度,并有效执行。(1分)

4.建立校园污染防控管理制度,学校污染控制达到有关要求,规范处置实验室废弃物等有毒、有害物质。(2分)

5.在校园内外倡导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理念并有可行措施。(1分)

4.加强能源资源的计量,定期公示 能源资源消耗情况。(4分

1.建立学校能源资源计量管理办法。(1分)

2.配备相应的能源资源计量器具。(1分)

3.建立学校能源资源消耗情况的计量与公示制度,实行能源资源消耗分类、分项定期统计,做好分析和公示。(2分)

5.运归智能化技术进行校园建筑及设备的绿色运行管理。(4分

1.运用智能空调系统、智能照明系统、 智能给排水系统、智能电梯等相关智能化技术 进行校园建筑及设备的绿色运行管理。(2分)

2.校园建筑、设备的耗能有效降低。(2分)

创建标准说明:

依据《山东绿色学校创建标准(小学,试行)》进行评分,自评分达到80分以上的即可申报;

2.带“★”为必达标准。


附件2-1

山东省绿色学

             申报单位:学校名称(盖章)

学校全称


地址


邮编


校长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


手机


联系人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


手机


自评报告

(不超2000字)

公章

                            年   月   日

初审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验收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山东绿色学校创建评估表(高等学校)



评估内容

工作开展情况

自评

评估

备注

精神文化(30分)

1.开展生态文明教育透式教学。(6分)

1.相关学科及专业有生态文明教育教学方案、教案;

2.相关课程开设与实施情况(教学安排、试卷等资料);

3.文明教育校术课程资源建设情况和成果;

4.生态文明专题教育活动记录、照片等资料。





2.学校学期计划体现创建绿色学校相关内容。(6分)

1.学校发展规划、绿色学校创建年度工作计划及总结;

2.教务、教学后勤等相关部门学期工作计划总结等





3.利用校内外线上线下宣传平台传播生态文明相关知识。(6分)

1.学校宣传生态文明知识的各类教育活动记录或方案等 相关资料(包括观看视频、专题讲座、论坛或生 参观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等);

2.校园宣传栏、网或微信公众号及其相关宣传内容;

3.学校图书馆生态明类书刊的统计数据,实物照片,及相关活动记录;

4.学校开展生态文明主题的读书、征文、书画、文艺创作等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主题纪念活动的记录照片等资料。





精神文化(30分)

4.组织生参与节约能源环境保护等绿色实践活动。(6分)

1.学校环保类社团、志愿者开展相关活动的方案、记录 、照片等资料;

2.师生参与环境监督、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相关实例及效果;

3.生参加环境保护宣传和实践活动的相关记录、照片等资料;

4.与有关师生座谈。





5.鼓励师生进行绿色科技发明。(6分)

1.相关生态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报告;

2.师生相关创新研究成果,包括项目资料、论文专利等关教研活动记录;

3.学校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强绿色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的佐证材料;

4.学生绿色科技发明创造活动录、创作发明作品、照片、学习成果等资料或实物;

5.相关激励机制文件,相关奖励、表彰材料。





条件(35 分)

1.合理设置绿化用地,增加校园绿化面积。(9分)

1.学校绿化分布图说明(含垂直绿化屋顶绿化);

2.学校整洁、绿化维护的过程性管理和教育功能区说明 资料;

3.现场考察校园绿化美化现状。





2.有序推进新建绿色建筑和对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8分)

1.现场考察校园绿色建筑;

2.看新建筑设计规划方案;

3.查看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的相关资料。






条件(35 分)

3.使用绿色节能产品,垃圾分类管理,资源循环利用。(9分)

1.现场考察学校绿色节能产品使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情况及充电桩配备情况;

2.节能过程性佐证资料;

3.有节能产品证书,采用高能效等级产品或使用技术得分。






4.因地制宜开展可再生能源利用、雨水(再生水)回用。(9分)

1.相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校园建设或改造工作佐证材料;

2.新建校园体现海绵城市的理念的说明材料;

3.现场察看相关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设备;

4.现场察看雨水(再生水)利用设施设备。






行为管理(35分)

1.构建绿色学校创建管理体制,明确组 织机构。(7分)

1.创建绿色学校领导机构的成立文件、人员组成、职责和分工、管理架构,根据机构配置高低量化赋分;

2.领导机构会议记录及活动情况,查阅书面材料、照片等资料;

3.相关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情况及资料。






2.制定绿色学校创建发展目标、保障措施、建立激励机制。(7分)

1.绿色学校创建方案;

2.绿色学校相关等级认可文件、证书或牌匾;

3.创建绿色学校相关文件、制度,相关会议、台账等记录;

4.创建经费(含环境改造、教育培训、教研开发、教育活动等)的来源与使用情况报告;

5.相关管理队伍、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情况记录;

6.校园环境事故应急处理工作方案,开展应急教育的情况记录;

7.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记录,相关活动表彰记录和表彰名单。






行为管理(35分)

3.建立健全节能、节水、垃圾分类等绿色管理制度及有效执行。(7分)

1.查看相关制度、操作规程及执行情况;

2.查看相关材料,并现场考察;

3.查阅相关资料,并实地查看运行情况;

4.校园生活垃圾分类教育与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

5.现场查看相关资料如处理方案、减量指标、运行记录等;

6.查看相关制度;

7.查阅与有资质的回收机构合同或委托处理的协议;

8.查阅相关资料,现场查看

运行情况。






4.加强能源资源的计量,定期公示能源、资源消耗情况。(7分)

1.查阅相关文件资料和公示文件、统计报表、分析报告等资料;

2.查阅相关资料,并实地查看运行情况;

3.相关计量器具配备情况说明材料;

4.查阅相关文件资料。






5.运用智能化技术进行校园设施设备的绿色运行管理。(7分)

1.建立校园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校园建筑、设施、管网的信息化管理得分,现场查看运行情况;

2.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校园运行管理,提高了运行管理水平,达到了管理节能的目的得分,现场查看运行情况;

3.校园运行管理智能化水平较高,校园网络智能化平台与师生产生良性互动,使管理与服务相得益彰。现场查看运行情况。






附件2-2

山东省绿色学

       申报单位:市县(市、区)学校(盖章)

学校全称


地址


邮编


校长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


手机


联系人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


手机


自评报告

(不超2000字)

公章

                            年   月   日

初审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验收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山东绿色学校创建评估表(中学、中职



评估内容

工作开展情况

自评

评估

备注

精神文化(45 分)

1.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式教学。(12分

1.各学科教案、透计划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

2.相关学科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试卷;

3.生态文明教育的成果材料(包括教案集、论文集 校本教材等;

4.综合实践、社团、研究性学习等活动性课程中体现生态文明教育主题内容的佐证材料;

5.学校综合实践教研组和其他学科组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教学专题教研的记录或研讨资料。





2.学校学期计划体现创建绿色学校相关内容

。(6分

1.学校发展规划、绿色学校创建年度工作计划及总结;

2.各学科的科组工作计划、总结等。





3.利用校内外线上线下宣传平台传播生态文明知识。(8分

1.学校宣传生态文明知识的各类教育活动记录或方案等相关资料(包括观看视频专题讲座论坛或组织师生参观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施等);

2.校园宣传栏、网站或微信公众号及其相关宣传内容;

3.学校图书室()生态文明类书刊的统计数据,实物照片,及相关活动记录;

4.学校开展生态文明主题的读书、征文、书画、文艺创作等各种形式的文化洁动,主题纪念活动的记录、照片等资料。





精神文化(45 分)

4.组织师生参与节约能源、环境保护等绿色实践活动。(9分

1.学校环保类社团志愿者研究性学习等开展相关绿色实践活动的方案、记录、照片等资料;

2.师生参与环境督、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相关实例及效果;

3.师生参加环境保护宣传和实践活动的相关记录、照片等资料;

4.有关师生座谈





5.鼓励师生进行绿色科技发明创造。(10分

1.师生相关创新究成果,包括项目资料、论文等(提供立项材料,发表论的封面、目录页、正文等佐证材料);

2.相关教研活动记录;

3.学生绿色科技发明创造活动记录、创作发明作品、照片学习成果等资料或实物;

4.相关激励机制文件,相关奖励材料。





物质条件(25

1.合理设置绿化地,加校园绿面积。(7分

1.学校绿化分布图和说明(含垂直绿化);

2.学校整洁、绿化维护的过程性管理和教育功能区说明资料;

3.现场考察校园绿化。





2.有序推进新建绿色建筑和对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5分

1.现场考察校园绿色建

2.查着建筑设计规划方案;

3.绿色改造的过程性资料。





3.使用绿色节能产品,垃圾分类管理,资源循环利用。(8分

1.现场考察学校绿色节能产品使用及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情况;

2.节能过程性佐证资料





物质条件(25

4.因地制宜开展可再生能源利用、雨水(再生水)回用。(5分)

1.相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校园建设或改造工作佐证材料;

2.新建校园体现海绵城市的理念的说明材料;

3.现场察看相关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设备;

4.现场察看雨水(再生水)利用设施设备。





行为

管理(30

1.构建绿色学校 创建管理体制,明确组织机构。(5分)

1.创建绿色学校领导机构的成立文件、人员组成、职责和分工、管理架构;

2.领导机构会议记录及活动情况;

3.相关教育带头人的培养情况





2.制定绿色学校创建发展目标、保障措施、建立机制。(10分)

1.绿色学校创建方案;

2.绿色学校相关等级认文件、证书或牌匾;

3.创建绿色学校相关文件、制度,相关会议、台账等记录;

4.创建经费(含环境改造教育培训、教研开发教育活动等)的来源、预算与使用情况报告;

5.相关教师队伍、社团组织等的人员组成,培训情况记录;

6.校园环境事故应急处理工作方案,开展应急教育的情况记录。





3.建立健全节能节水垃圾分类等绿色管理制度。(7分)

1.校园节能节水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

2.校园生活垃圾分类教育与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

3.校园环境绿化卫生和管护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

4.校园污染防控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

5.校园绿色出行的措施;

6.校园实验室废弃物存储和处置情况。





行为

管理

(30

4.加强能源资源的计量定期公示能源资源消耗情况。(4分)

1.学校能源资源计量管理办法;

2.相关计量器具配备情况说明材料;

3.相关公示文件、统计报表、分析报告等资料。





5.运用智能化技术进行校园建筑及设备的绿色运行管理。(4分)

1.学校绿色运行报告说明;

2.现场察看相关设施设备。






附件2-3

山东省绿色学

         申报单位:市县(市、区)学校(盖章)

学校全称


地址


邮编


校长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


手机


联系人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


手机


自评报告

(不超2000字)

公章

                            年   月   日

初审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验收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山东省绿色学校创建评估表(小学)



评估内容

工作开展情况

自评

评估

备注

精神文化

(45 分)

1.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式教学。(12分)

1.各学科教案德育渗透计划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

2.相关学科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试卷;生态文明教育的成果材料(包括教案集论文集 校本教材等);

3.综合实践、社团、研究性学习等活动性课程中体现生态文明教育主题内的佐证材料;

4.学校综合实践教研组和其他学科组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教学专题教研的记录或研讨资料。





2.学校学期计划体创建绿色学校相关内容。(6分)

1.学校发展规划绿色学校创建年度工作计划及总结;

2.各学科的科组工作计划、总结等。





3.利用校内外线上线下宣传平台传播生态文明知识。(8分)

1.学校宣传生态文明知识的各类教育活动记录或方案等相关资料(包括观看视频、专题讲座、论坛或组织师生参观生态文明教育实基地等);

2.校园宣传栏、网站或微信公众号及其相关宣传内容;

3.学校图书室()生态文明类书刊的统计数据,实物照片,及相关活动记录;

4.学校开展生态支明主题的读书、征文、书画文艺创作 等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主题纪念活动的记录照片等资料





精神文化

(45 分)

4.组织师生与节约能源、环境保护绿色实践活动。(9分)

1.学校环保类社团、志愿者、研究性学习等开展相关绿色实践活动的方案、记录、照片等料;

2.师生参与环境监督、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相关实例及效果;

3.师生参加环境保护宣传和实践活动的相关记录、照片等资料;

4.与有关生座谈





5.鼓励师生进行绿色科技发明创造。(10分)

1.师生相关创新研究成果,包括项目资料论文等(提供立项材料,发表论文的封面、目录页、正文等佐证材料);

2.相关教研活动记录;

3.学生绿色科技发明创造活动记录、创作发明作品、照片、学习成果等资料或实物;

4.相关激励机制文件,相关奖励、表彰材料。





物质条件

(25

1.合理设置绿化用地,加校园绿化面积。(7分)

1.学校绿化分布图和说明(含垂绿化);

2.学校绿化维护的过程性管理和教育功能区说明资料;

3.现场考察校园绿化。





2.有序推进新建绿色建筑和对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5分)

1.现场考察校园绿色建筑;

2.查看建筑设计规划方案;

3.绿色改造的过程性资料。





3.使用绿色节能产品,垃圾分类管理,资源循环利用。(8分)

1.现场考察学校绿色节能产品使用及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情况;

2.节能过程性佐证资料





物质条件

(25

4.因地制宜开展可再生能源利用、 雨水(再生水)回用。(5分)

1.相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校园建设或改造工作佐证材料;

2.新建校园体现海绵城市的理念的说明材料;

3.现场察着相关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设备;

4.现场察看雨水(再生水)利用设施设备。





行为

管理

(30

1.构建绿色学校创建管理体制,明确组织机构。(5分)

1.创建绿色学校领导机构的成立文件、人员组成、职责和分工、管理架构;

2.领导机构会议记录及活动情况;

3.相关教育带头人的培养情况。





2.制定绿色学校创建发展目标、保障措施、建立机制。(10分)

1.绿色学校创建方案;

2.绿色学校相关等级认可文件证书或牌匾;

3.创建绿色学校相关支件、制度,相关会议、台账等记录;

4.初建经费(含环境改造、教育培训、教研开发、教育活动等)的来源预算与使用情况报告;

5.相关教师队伍社团织等的人员组成,培训情况记录;

6.校园环境事故应急处理工作方案,开展应急教育的情况记录。





行为

管理

(30

3.建立健全节能节水、垃圾分类等绿色管理制度。(7分)

1.校园节能节水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

2.校园生活垃圾分类教育与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

3.校园环境绿化卫生和保护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

4.校园污染防控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

5.校园绿色出行的措施;

6.校园实验室废弃物存储和处置情况。





行为

管理

(30

4.加强能源资源的计量,定期公示 能源资源消耗情况。(4分)

1.学校能源资源计量管理办法;

2.相关计量器具配备情况说明材料;

3.相关公示文件、统计报表、分析报告等资料。





5.运归智能化技术进行校园建筑及设备的绿色运行管理。(4分)

1.学校绿色运行报告说明;

2.现场察看相关设施设备。





                                                         

   山东省教育厅办公室    申请公开     2021年9月29日印发 

                                                                 

校对:李                              共印30